2024-09-24 生产设备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于去年底相继出台“史上最严”的禁止和限制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新规(以下简称“禁限塑令”),旨在减少塑料污染。禁限塑令涉及购物袋、吸管、餐具、宾馆“六小件”、包装袋、编织袋、胶带等众多常见的塑料制品,新规实施后,消费者感受如何?
由四地消保委组成的长三角消保联盟最近花三个月时间对数万消费者、塑料制品使用企业、生产企业展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和企业都支持禁限塑令,但仍有三大痛点没解决:一是消费的人尚未养成贴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导致塑料袋的使用量少了,但其他材质的包装袋使用量上升,可能带来新污染。二是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品目前无法覆盖纷繁复杂的消费场景,不少替代品遭到消费者吐槽。三是可降解商品市场竞争无序,商家和消费的人选择困难。
长三角花了钱的人禁限塑令的知晓度和支持度很高,逾九成收房的人说知晓新规,并且支持或非常支持新规。
同时,禁限塑令已基本实现零售餐饮市场(限定业态)不同规模企业的全面覆盖,逾六成受访者认为本地禁限塑令落实情况非常好。四地消保委实地消费体察了1640家企业,发现新出台的禁限塑令在商场落实率达到78.6 %、超市 77.5 %、药店58.8%、书店73.0%、大型饭店90.1%、中型饭店82.5%、小型餐饮店64.3%、外卖75.6%。
推出新禁限塑令的目的之一,是从源头减少非环保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但调查发现,贴身携带购物袋的消费者比例仍不高。上海市消保委在今年1月调查发现,仅14.5%的受访者去菜场买菜时自带购物袋,32.5%的受访者去超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就长三角区域看,很多消费者的购物买菜都在上下班途中完成,消费者如果不贴身携带购物袋,会出现“不用塑料袋,但购买替代品”的现象,带来新污染。
比如,在塑料购物袋替代品中,无纺布环保袋的使用比例不低,可很多无纺布环保袋变成了垃圾袋。有76.4%的收房的人说,家中有环保袋,且超过五成表示,家庭拥有8个以上环保袋。但42.6%的收房的人说,无纺布环保袋“质量差”“难看”,所以不会贴身携带并在外使用;近三成收房的人说,会把无纺布环保袋直接用作垃圾袋。也就是说,塑料袋的使用量少了,但无纺布环保袋变成了新的垃圾。
针对这一现象,长三角消保联盟建议,除了通过“禁用”减少塑料袋使用量,还要多方协同,引导消费者养成贴身携带购物袋的新习惯;对环保袋生产企业来说,提供轻便、结实、能得到消费者审美认可的购物袋也很重要。
例如,花了钱的人纸吸管的意见较大,56.0%的收房的人说不愿意使用纸吸管,因为纸吸管耐水性较差,往往“饮料还没喝完,纸吸管就泡烂了”。虽然有的企业改变了产品包装,将使用吸管饮用的杯盖改为带吸口的杯盖,但新包装并非适合所有饮品。
消保组织建议,要创新环保产品,以满足多种场景的消费需求。从市场反响也可发现,部分企业的可降解吸管较受消费者认可,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例如,喜茶、乐乐茶等新式茶饮品牌使用的基于PLA材质的吸管消费体验较好。PLA是国际公认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由玉米等植物资源提炼出的淀粉原料制成,使用后能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完全降解。同时,PLA材料与塑料的质感较为类似,能避免纸质在塑形、耐高温、耐浸泡等方面的缺陷。
喜茶相关负责人张驰分享经验说,他们根据冷热饮的特性,在特定条件下测试了新吸管的性能,包括将新吸管浸泡在特定纯度的乙醇、乙酸、橄榄油等不一样的温度的液体中。同时,组织消费者盲测,调整吸管的长度、口径等数据,耗时半年才确定最终的供应方案,而且一边投放市场,一边继续优化。虽然PLA吸管的成本是传统塑料吸管的三倍,但企业看重由此带来的市场美誉度,所以有动力延续这一绿色行动。
一次性餐具的替代品也有改进空间。四地消保委在体察中发现,很多在小餐饮店就餐的消费者表示,不放心店家提供的重复使用餐具,希望接着使用一次性餐具。
消保专家由此提出,解除消费者的顾虑对禁限塑令落地很重要,建议加生监督检查,消除花了钱的人小餐饮重复使用餐具的卫生担忧。
本次调查还发现,可降解商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消费者和经营者很难辨别“可降解产品”的真实性。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石鎏杰指出,可降解材料分为生物分解、光降解、热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多种,每种类型适用的标准、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成本都不一样,降解程度差异非常大。理论上,降解程度高的产品应被优选使用;但在市场中,消费者和企业很难区分不同的降解类型,导致成本和价格成为有关产品最主要的竞争因素。结果,企业最终选择的可降解材料未必是最理想的环保材料。
与此同时,小商家和消费的人在采购可降解产品时的困难也较大。目前,大型商场、超市和餐饮企业大多直接向生产企业定制可降解产品,而小商家和消费的人通常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购买。长三角消保联盟通过多个网络站点平台搜索发现,标注“可降解塑料袋”的产品很多,价格差异很大,可由于缺乏比较信息,小商家和消费的人无从判断真伪。
此外,针对可降解材料的检测的新方法也存在短板。比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检验测试周期长达3至6个月,而且费用较为昂贵;如果采用快速检测,只能检测出塑料制品的成分,但“含有可降解成分”与“塑料可否降解”没有必然关联。这就导致市场上的可降解产品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
消保专家和标准专家对此建议,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可降解材质标识规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更有助于选购者识别。
长三角消保联盟还提出,减少塑料制品除了使用替代品,还可以拓展思路,从包装设计、服务方式升级等角度着手。
例如,调查发现餐饮外卖成为塑料垃圾的增长源。有3.6%的受访者几乎每顿饭都会叫外卖,22.4%的几乎每天叫一次外卖,59.5%的一周叫若干顿外卖。消保部门认为,这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出由外卖塑料餐盒带来的环境威胁正与日俱增,外卖行业需要重构。
针对这一问题,美团表示,已经将升级外卖包装作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推广可降解餐盒。截至去年底,美团共资助7家供应商研发了20款全生物可降解餐盒,并投放35万套供平台商家免费试用,根据商家和消费的人反馈来优化。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设计,也能减少餐盒材料的使用量。例如,美团联合德百包装实验室及叫板比萨,设计开发了新型零塑披萨盒。新披萨盒可减少50%的纸张使用量,并把支撑披萨盒的塑料支架换成纸支架,杜绝了塑料。
长三角消保联盟的专家也给出很多新思路:在购物方面,超市卖场不妨引入共享购物袋,消费者既不用贴身携带环保袋,又不用购买新的包装袋;在餐具方面,餐饮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到店或外卖频率,提供非一次性的专属餐具……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陶爱莲认为,推动禁塑、限塑要在消费侧和供给侧形成合力,既推动消费者掌握禁限塑令的必备知识,主动支持环保;又要由经营者提供对应的服务和产品,方便消费者响应绿色号召。